推進以低碳為特征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!
【谷騰環保網訊】交通運輸部、國家鐵路局、中國民用航空局、國家郵政局日前聯合印發《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,推進綠色轉型,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,加快建設交通強國。
推進綠色轉型,將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主骨架全過程
經過多年建設,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已基本形成。截至2021年底,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已建成25.1萬公里,約占規劃里程的86%,有效縮短了區域間、城市群間、省際間的時空距離,促進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,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,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基礎支撐。
《意見》提出,到2025年,主骨架能力利用率顯著提高,運行效率、服務質量和統籌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,實體線網里程達到26萬公里左右。到2030年,主骨架基本建成,實體線網里程達到28萬公里左右。到2035年,主骨架全面建成,網絡韌性顯著增強,基礎設施質量和安全、智能、綠色水平達到世界前列,有力支撐“全國123出行交通圈”和“全球123快貨物流圈”構建,為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奠定堅實基礎。到本世紀中葉,全面建成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,全面建成交通強國,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。
根據建設目標,《意見》提到了完善網絡布局、加快主軸建設、加強走廊建設、推進通道建設、提升樞紐能級、完善多式聯運、提升管養效能、加快智慧升級、推進綠色轉型、提升安全水平等十大重點任務。
其中,在推進綠色轉型方面,要求將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主骨架規劃、設計、建設、運營和維護等全過程,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。
強化節約集約用地、保護耕地意識,積極推行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,將節地作為工程選址及建設方案重要因素。
強化生態保護意識,優先避讓生態敏感區,確無法避讓的應采取嚴格的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措施。推進以低碳為特征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,建設港區、機場、公路服務區、交通樞紐場站等近零碳示范區。加強綠色航道建設,保護河湖生態功能。
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標準化、智能化、工業化建造,推廣永臨結合施工,推進建養一體化,降低全生命周期資源消耗。推進鐵路電氣化和機場運行電動化,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網絡有效覆蓋。
實施中要注重資源統籌,減少土地占用、環境影響
《意見》還明確了6項實施要求。
一是加強建設協同。堅持全網“一盤棋”,制定出臺主骨架路線方案,提出路線組成和建設要求。
二是注重資源統籌。原則上從嚴控制長江、黃河、珠江等中下游城市段及河口段新建項目單方式過江,提高國土空間利用率。主骨架改擴建項目要充分利用既有通道資源,減少土地占用、環境影響。強化交通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動態銜接和信息互通共享,做好在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上的信息核對和上圖入庫,明確空間布局和用地控制規模,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線位、點位等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、生態保護紅線、城鎮開發邊界、城鄉建設布局、河湖水域岸線等銜接協調。
三是抓實前期工作。各地區及有關部門要加大主骨架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力度、深度,依法盡早啟動節約集約用地、環評、航評、防洪、水資源、考古調查等專項工作,優化前期工作程序。
四是合理選用建設標準。深化主骨架項目建設標準研究論證。
五是加強技術攻關。結合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和自然環境特點,有針對性地加大科技攻關力度。
六是完善技術規范。完善多方式共用通道線位的規劃、設計、施工、管理等方面技術要求和配套政策。抓緊推進交通運輸安全應急、節約集約用地、節能降碳、地下互通立交、新基建及特殊自然環境交通建設等標準規范制修訂。

使用微信“掃一掃”功能添加“谷騰環保網”